行动起来,共筑无"肝"扰的未来
2025-07-16

      2025年7月28日,我们即将迎来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。它不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责任,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

图片
图片
图片

      病毒性肝炎是是由5种主要病毒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) 引起的肝脏炎症,其中 乙肝(HBV)和丙肝(HCV) 危害最大,可导致肝硬化、肝癌。

      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,影响着数亿人的健康。尽管在预防、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,但肝炎的流行仍未得到根本遏制,许多人因缺乏认知、检测不足或治疗可及性差而承受着疾病负担,甚至面临肝硬化、肝癌的风险。

图片

01

肝炎是什么?


你见过膝盖摔破后红肿发炎的样子吗?肝炎就是肝脏遭遇了类似的危险情况!当乙肝、丙肝这些"坏蛋病毒"入侵肝脏时,它们会像细菌感染伤口一样,悄悄地让肝脏这个"人体化工厂"慢慢溃烂。最可怕的是,很多人被感染后就像武侠小说里的"无症状高手",肝脏明明在遭受攻击,身体却毫无感觉,等到出现乏力、眼白发黄时,肝脏可能已经伤痕累累了。  
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,全球仍有3.5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或丙肝,每年导致110万人死亡——相当于每30秒就有1个人因肝炎失去生命! 


02

肝炎会传染吗?


想象一下:如果同桌悄悄用你的牙刷刷牙,就像共用一根吸管喝奶茶,乙肝病毒就可能通过牙龈出血悄悄"搬家"!


这些行为要特别注意:共用指甲刀/剃须刀(病毒可通过微小伤口传播)

不规范穿耳洞/纹身(器具消毒不彻底就像"病毒快递") 

静脉吸毒(针头就是病毒的"特快专列")

但别紧张!这些日常接触完全安全:

一起吃饭、打球(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)

拥抱、握手(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病毒)

咳嗽、打喷嚏(肝炎病毒不通过飞沫传播) 

图片
图片

03

保护自己:疫苗+检测+好习惯


第一步:接种疫苗是最强"防弹衣"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,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第一针,就像给新生儿穿上"黄金铠甲"。如果小时候漏种,现在补种也来得及! 


第二步:体检就是肝脏的"年度述职" 建议每1-2年做一次"乙肝两对半"检测,特别是如果家人有肝炎病史。检测过程就像抽血验血糖一样简单,却能提前20年发现隐患。记住中国疾控中心的提醒:乙肝病毒在体外能存活7天,但规范的疫苗接种能让保护率高达95    


第三步:限酒、防霉变食物(黄曲霉素致癌)、慎用不明药物

图片

04

“社会共治”它要求:


政府主导,强化政策与投入: 持续完善肝炎防治策略,加大疫苗普及、筛查检测、规范治疗和医疗保障的投入与覆盖,消除政策壁垒。

医疗卫生系统担当主力:提升各级医疗机构肝炎防治能力,提供便捷、可及的筛查、诊断、治疗和随访服务;加强医务人员培训;落实母婴阻断等关键措施。

企事业单位:将肝炎防治纳入员工健康管理,提供健康教育,消除工作场所歧视。

教育机构:将肝炎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,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。

社区组织:深入基层开展宣传、动员筛查、提供关爱支持,消除歧视与污名化。

媒体:积极传播科学、准确的肝炎防治知识,营造理解与支持的社会氛围。

个人与家庭:主动学习肝炎知识,了解自身感染状况(主动检测),积极接种疫苗(甲肝、乙肝、戊肝),采取健康行为(如安全性行为、避免共用针具/个人物品),关爱肝炎患者,消除偏见。

患者组织:为患者提供支持,倡导权益,参与政策制定与监督。

全民意识提升是关键基础:让每个人都了解肝炎的危害、传播途径、预防方法、治疗进展以及消除歧视的重要性。

图片
图片

2025年世界肝炎日之际,我们呼吁:

了解它: 学习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(类型、传播、预防)。

预防它:按需接种疫苗(尤其是新生儿乙肝疫苗、成人高危人群疫苗),采取安全性行为,避免血液暴露风险。

检测它: 了解自身感染风险,主动接受筛查(特别是乙肝、丙肝),早发现才能早治疗、早获益。“了解你的状态!”

消除歧视:理解肝炎传播途径,科学看待肝炎患者,给予关爱而非排斥。

图片

      “社会共治,消除肝炎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,它是一份行动纲领。只有当政府、卫生系统、社会各界和每一位公民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,形成强大的合力,我们才能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,最终实现消除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!让我们在2025年7月28日及以后的日子里,携手并肩,共同参与,为创造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而努力!

图片